当前位置:首页 > 报考资讯 > 自主招生

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有媒体报道称,中介机构**专利帮考生获得大学自主招生“敲门砖”,专家提醒 ——

*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帷幕。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中介机构通过专利转让、授权等方式帮助考生获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自主招生背后存在专利**利益链条。

中国教育报记者梳理往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现,发明专利确实已成为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申请条件。如,清华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了3类招收对象,其中“研究创作类”主要为“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均将“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作为申请条件之一。

那么高校是如何对这些专利、证书进行审核的?

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海雄介绍,自主招生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配套项目,主要目标是为高校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在确认学生是否具有这些潜质时,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成为最直观的材料。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部分顾客寻**专利的原因是希望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李海雄认为,专利在报名时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的,甚至是很弱的。

“这些材料只是佐证学生具有学科特长的一个方面,既不是录取依据,也不会作为报名通过的唯一依据。对于一些可信度不高的专利,通过技术手段和专家审核完全可以辨别出来。”李海雄说。

他介绍,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对学生论文、证书、专利等材料的审核有一套完整机制:首先是材料初审,高校会组织人员就考生材料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做对比、校真伪;其次,由学科专家组对材料进行2—3次审核,对专利、证书等成果中学生的参与度做判断、甄别;最后,学生还需参加笔试、面试,以便进行深度考核。

清华大学招办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初审材料中,考生需针对自己的专业志愿填写“专业申请理由”,且应与本人的兴趣特长、科研创作等密切相关。“初审通过后,还需经过初试(笔试)、复试(学科专业面试及体质测试)等多个环节,才有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认定。”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专利申请都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不少高校在招生时对专利申请的条件有明确的要求或限制。如苏州大学明确要求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不含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而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则要求考生须为发明专利第一作者或第一申请人;还有一些高校将专利作者可申请的专业范围限制在“与发明专利相关的专业”或信息学领域专利。

2014年以来,教育部已下发多个文件,通过建立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报考本校的回避制度、违规评委黑名单通报机制、禁止内设学院及教职工组织或参与相关应试辅导培训等制度,强化监督制约、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从高校角度来说是不可能参与造假的。但一些中介机构打着高校招办、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旗号,借机敛财,考生和家长要谨防上当。”李海雄提醒考生,一旦被查出资料造假,考生信息可能会被记入诚信档案;在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内部通报后,考生也将失去一系列机会,得不偿失。(记者 董鲁皖龙)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13945.html

与“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相关推荐